水文生态观测人工径流试验场
1.总体规划
应用实验流域,通过模拟试验,对流域水循环过程、水循环过程中的物质迁移规律、变化环境下水文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实验研究,为科学分析与建立水文循环模型、流域尺度水与物质循环的模拟、流域生态水文研究提供实验依据,为科学制定流域水管理模式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数据。配合教学工作,加强学生对水文学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解,为学生课程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;配合科研工作,为教师科学试验提供必要的场地和基础条件。
实验流域设计概图如图1所示。实验场四周和底部用混凝土建成,并做防渗处理,深约1.2米,底部呈不规则的起伏,具有一定的坡度,内填土壤,土壤表面覆盖植被。
利用人工降雨系统,根据实验需要对降雨量、降雨强度和范围等进行调控,分布于流域内的自计雨量桶对降雨进行监测。流域内设置有若干个观测点,能够观测地表径流量,土壤在自然状态下的参数及其变化情况,包括水分、温度等,并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观测,构成分布式测量网络,所有观测数据自动传输到控制室。
实验场分为径流流域和地下观测室两部分
图1人工径流试验场全景
3.可开展的教学和试验研究内容
1).水文学原理课程实践教学
通过课程实践,加深学生对降雨-径流等水文过程的认识,熟悉和掌握以下技能:
掌握降雨观测方法;
开展土壤水和降雨入渗观测;
开展蒸散发的对比试验研究;
径流观测;
地下水动态监测;
流域水量平衡计算;
产流机制。
2).降水—地表水—土壤水—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
应用实验流域,研究流域水循环的物理过程,地下水的形成及演变规律,地表-土壤水-地下水的相互作用。为认识流域水资源的形成规律和影响的机制,提供科学分析与建立水文循环模型的依据。包括:
流域水循环(降雨、下渗、蒸发、径流)物理过程
流域地下水的形成及演变过程
流域降雨-地表水-土壤水-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实验
3).流域尺度水与物质循环过程的关系
应用实验流域,研究流域尺度以水循环为载体的物质迁移,包括泥沙、化学物质(营养物质、污染物等)的迁移。将以水循环为载体的各种形式的物质迁移统一在流域系统的框架中,为流域尺度水与物质循环的模拟提供实验依据。
流域系统中水、沙、化学物质的运动过程
流域面源污染物的运动规律、面源污染产生机理实验
地表水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的相互影响
4).变化环境下水文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
应用实验流域,研究土地利用/覆盖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,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响应。以植被与水的关系为核心,以土壤水分的变化为纽带,研究变化环境下水文过程的生态环境效应,为流域生态水文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。
“土壤-植被-大气”(SVAT)界面过程的实验研究
植被与水互馈作用的尺度效应研究
土地利用/覆被变化的流域水文过程响应的情景分析
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